2018年重卡車橋繼續發力
去年相比,商用車家族的中卡、輕卡、微卡和客車分別增長了1.04%、11.17%、-6.61%和-5.4%。很明顯,重卡仍然是今年量大的商用汽車,而,我們作為商用汽車車橋廠家,2018年度重卡車橋產品持續上升,是較大的贏利點。
重卡今年為何能夠一飛沖天?一是因為環保使然,二是因為車型規范。去年9•21治超、GB1589-2016、GB7258-2017和JT/T1094的實施,今年“2+26”限行規定、國五排放標準實施,加之一些地方政府鼓勵使用天然氣重卡和支持加速淘汰老舊車,每一項政策都帶來了一波換車潮。尤其是天然氣重卡今年1~11月的同比增速高達500%以上。這再一次證明,重卡市場是一個典型的“政策市場”,重卡是一個典型的“政策車種”。當然,重卡市場今年能有接近60%的增長,依托的基本因素還是維持在中低速水平上的GDP,并沒有減速的基本建設投資增速以及拉動作用有所增強的消費。
今年重卡市場的大亮點是產品結構升級明顯加快。除了排放性能提高,幾大主力車企的旗艦車型陸續安裝了乘用車上常見的主動安全系統,有的企業開始研發具有自動駕駛和網聯功能的重卡,市場上出現了所謂的“智能卡車”。這個進步或與年初重卡企業被公安部交管局公開點名有關,“知恥而后勇”值得肯定。這個進步也與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浪潮有關,與消費需求升級有關。
車道保持、主動巡航和前碰撞預警等主動安全系統裝車比例顯著提升,幾大主力重卡企業在這方面的宣傳也撒金甚多,“智能化”成為重卡新的大賣點。
重卡安全標準的升級速度應當加快,政府監管重卡安全性的力度應當向環保部門看齊。鑒于重卡市場長期存在著輕視產品安全性的情況,為了維護公共交通安全,重卡產品強制安裝疲勞駕駛提醒系統。
戴姆勒前橋總成圖解
從中外品牌競爭、中國品牌重卡走向國際市場和新一代駕駛者對安全性要求較高三個角度來看,除了繼續提高產品可靠性、人機工程和操控性能之外,在主動安全性方面,中國品牌重卡也應繼續“補課”。今年1~8月,商用車進口量同比增長45.3%,比去年提高了15.3%;貨車進口量為1.1萬輛,占商用車進口總量的87%。
不管是從大的層面、小的層面,我們車橋行業當前形勢依然嚴峻。雖然我們一季度紅紅火火,創歷史的干了7個億,按照這個形勢,我們能完成年度28到30個億。但是整個車輛的終端銷售不會很好,而且終端的價格也沒調整多少,同時,中國跟美國的貿易戰也會對車橋行業產生不小的影響,我們義和車橋一定要緊跟市場發展,用質量和信譽來維護好車橋口碑。